農村生活廢水處理系統(tǒng)
人工濕地實質是一個綜合生態(tài)系統(tǒng),主要應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個共生物種的能量和物質循環(huán)的再生作用,在促進廢水中污染物良性循環(huán)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資源生產潛力,獲得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佳效益,防止污水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
技術原理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的原理是通過人工建造和控制來運行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濕地上,使污水在濕地土壤縫隙和表面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xié)同作用,對污水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沉淀、微生物分解、轉化、氧化還原、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yǎng)分吸收及各類動物的其他作用等。
系統(tǒng)分類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tǒng)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自由水面人工濕地處理系統(tǒng)、潛流型人工濕地處理系統(tǒng)、垂直水流型人工濕地處理系統(tǒng)等。
系統(tǒng)去除的污染物范圍廣泛,包括N、P、SS、有機物、病原體等。在進水濃度較低的條件下,人工濕地對BOD5的去除率可達85%~95%,COD去除率可達80%以上,出水中BOD5的濃度在10mg/L,SS小于20mg/L。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作為異樣微生物的養(yǎng)分,終被轉化為微生物有機體、CO2和H2O。
技術特點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tǒng)同時具有緩沖容量大、處理效果好、工藝簡單、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等優(yōu)點,非常適合中、小型村莊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
適用范圍
1.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易受氣候條件影響,南北差異較大,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冬季溫度較低,難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或保證污水處理效果。因此在選用該技術時,要選取合適的植物,并且要充分考慮項目地植物過冬問題。
農村生活廢水處理系統(tǒng)2.該處理技術適用于農村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處理,根據(jù)各地土地充裕情況、居住方式和經(jīng)濟狀況而定。對于居住較為分散、土地寬裕的村莊,可選用分散式處理方式,以戶為單位,充分利用農村零星空地,建設小規(guī)模濕地處理系統(tǒng),可同時滿足凈化污水和美化環(huán)境的效果。集中式處理系統(tǒng),更適宜于居住集中、土地有限的農村,尤其是撤村并鎮(zhèn)和新建的農村社區(qū),各戶將污水通過管網(wǎng)或溝渠排入處理系統(tǒng)集中處理。
3.該技術對于項目地地形條件的要求較為寬松,設計時可因地制宜。
生物膜工藝:
生物濾池
生物膜法中常用的一種生物器。使用的生物載體是小塊料(如碎石塊、塑料填料)或塑料型塊,堆放或疊放成濾床,故常稱濾料。與水處理中的一般濾池不同,生物濾池的濾床暴露在空氣中,廢水灑到濾床上。布水器有多種形式,有固定式的,有移動式的。回轉式布水器使用廣。它以兩根或多根對稱布置的水平穿孔管為主體,能繞池心旋轉。穿孔管貼近濾床表面,水從孔中流出。布水器的工作是連續(xù)的,但對局部床面的施水是間歇的,這承繼了污水灌溉間歇灌水的概念。濾床的下面有用磚或特制陶塊、混凝土塊鋪成的集水層。再下面是池底。集水層和池外相通,既排水又通風。工作時,廢水沿載體表面從上向下流過濾床,和生長在載體表面上的大量微生物和附著水密切接觸進行物質交換。污染物進入生物膜,代謝產物進入水流。出水并帶有剝落的生物膜碎屑,需用沉淀池分離。生物膜所需要的溶解氧直接或通過水流從空氣中取得。在普通生物濾池中,生物粘膜層較厚,貼近載體的部分常處在無氧狀態(tài)。